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讲话> 专题党课>

2022年专题党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XX县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2-11-04 12:00:04 浏览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专题党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XX县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2年专题党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XX县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完整版】

专题党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XX县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按照省委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若干措施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课,今天我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XX县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为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大家谈一谈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下面,我围绕五个方面内容,谈一谈我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第一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和历史变革。

(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形成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与发展不是直接形成的,而是和习近平总书记自身的经历有关,是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渐进过程,从习近平经历过的七年知青岁月、任职正定、福建和浙江以及十八大以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中看出,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场合提及的生态思想的理论、措施当中。七年知青和河北正定任职时期。1969年,习近平进入梁家河大队插队,面对延安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贫瘠的土地,习近平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并决定为梁家河打淤地坝,增加梁家河粮食的产量。1974年1月,习近平知道了四川沼气池成功的案例后克服各方面困难建成了延安的第一口沼气池,为解决梁家河做饭、照明和土地肥力指明了方向,这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事例表明了习近平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很早对利用沼气代替木柴进行实践,为资源的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1982年,习近平到河北正定县任职,当时制订实施的《正定县经济、技术、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就列入了“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的内容。在全县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强调“搞好卫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内容,以此为突破口抓精神文明建设”。在逐步推进林果基地建设、推动半城郊型经济发展工作中,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农业思想,突破禁锢的‘小农’思想束缚,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农业是依靠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农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考虑全局性农业”,充分说明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的生态效应。福建、浙江任职时期。在福建和浙江任职阶段是习近平生态理念深度实践阶段,也为日后“两山”理论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福建任职时期,1989年1月,习近平强调闽东振兴经济战略在于“林”,“森林能够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很高的生态和社会效益。2001年,根据福建地区特殊的优势提出了建设福建生态省口号,并准确制定《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上升到民生之本、民生之福的层面。浙江任职时期,2002年调任浙江的习近平把在福建工作的经验带到了浙江。2003年8月,习近平指出人们对生态环境认识和保护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提升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打造“绿色浙江”生态城市新理念同样需要提升人们自觉意识,逐步把生态一词刻入人心,提升到文明兴衰的高度。2004年3月又提出重要论断“既要GDP,又要绿色GDP”,强调我们的小康社会不仅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而是速度、质量、效益全面的小康社会。还提出:“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社会发展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论断。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理念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为担任国家领导人后全社会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十八大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和领导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2012年在他主持起草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层次、新高度,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上升为党的执政方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强调:“把洱海保护好、让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让生态理念永存心间”。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八个坚持”来概括: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六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七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八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社会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三)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变革。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分别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这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生动诠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一是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然而,人类与工业文明相遇,传统工业化因其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疏于污染治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无论是其他国家发生过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还是中国存在的种种环境欠账问题,都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深刻反省。党中央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节约资源、生态环境指标超额完成,“十三五”前两年又取得新的成就。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3%、31.3%和31.9%,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比2012年降低17.9%和25.4%。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年均新增造林9000万亩,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增加到31.2亿亩和151亿立方米,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一系列固根本、利长远的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二是开启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文明新时代。过去重索取不重投入,重利用不重保护,无视自然、破坏自然,结果反而束缚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谋远虑,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辩证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意义、方针、方法、举措,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最大共.。三是开创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治理新路径。5年来,从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为发展划定“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搭建起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再到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让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有了新标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屏障越筑越牢。5年来,从环境保护部公开约谈40多个地级市(州、县)党政负责同志,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到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督企”又“督政”,再到压减燃煤、淘汰黄标车、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一系列抓铁有痕的举措,打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在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过去,生态环境问题涉及部门多,权力交叉多,责任归属不清。“一块果皮垃圾,留在地上归环卫部门管,掉在河里归水利部门管”。九龙治水,最容易引起扯皮推诿、顾此失彼。经过5年的探索和总结,总书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在深化改革中优化职能、系统治理、综合保护、统一修复,生态保护的制度机制正逐步完善。

第二个方面,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报告强调,从现在到2020年,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一)党的十九大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提出了理论和实践创新。一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清醒的认识。十九大报告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条坚持”,其中就明确地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具体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报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论断,报告在论及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时,甚至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理念。这一切无一不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清醒的问题意识。二是对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思路和举措。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表述,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治理思路的提升。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事实上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地列入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伟蓝图中,重要的还在于,报告提出了详尽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如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
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三是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庄严承诺。生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从积极促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签署《巴黎协定》,再到G20杭州峰会中国与其他国家达成共识要积极推动《巴黎协定》尽快生效,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重要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关于“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建议》予以充分肯定: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关于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建议》是这样描述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关于“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议》是这样表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此,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具体有4方面重要工作:一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二是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三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四是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第三个方面,准确领会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刚才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论述、基本内涵以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特别是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梳理。我们充分认识到贯穿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发展理念。什么是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都是在特定阶段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要准确把握4点。

(一)什么是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他强调,推进绿色发展要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要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绿色发展的关键点是什么?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就是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问题,是我们直接面临的现实矛盾,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有人说,发展不可避免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要宁慢勿快,否则得不偿失;
也有人说,为了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发展,付出一些生态环境代价也是难免的、必须的。这两种观点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了,都是不全面的。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担任总书记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两山论”进行了更加深刻、系统的理论概括和阐释。他精辟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说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他还指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又相对贫困,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三)如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他主动给各级领导干部去掉了增长速度的“紧箍咒”,提出必须扭转只要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扭转为了经济增长数字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最后得不偿失的做法,不能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即使经济增速下去一点,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强调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是不要发展了,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四)绿色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源头抓起,采取扎扎实实的举措,形成内生动力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要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一手要坚定不移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要大力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这两手都要坚定不移,下决心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第四个方面,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找准短板差距。

上面我们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举全县之力开展了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对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反思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和当前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我们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环境治理压力传导还不紧不实。近年来,县委、政府始终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建立了管业务、管环保的工作机制,把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党政班子成员的应尽之责,层层传导压实责任。但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我们工作中暴露的问题来看,在落实环保责任上还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的问题。比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转办的群众举报问题,XX的情况,充分说明一些乡镇部门在落实环保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上重视不够,被动应付,心存侥幸,环保压力传导还不够到位。

(二)环保问题整治还不够彻底。尽管我们针对环境保护,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仍存在环境整治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比如,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专项督查指出,XX镇XX村,碾晒谷麦后的废弃秸秆随意堆放于路面,无人清理,且村内环境卫生较差。再比如,督察指出旧城区燃煤散烧问题突出,经常可见平房区“炊烟四起”。

(三)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这两年,我们在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上作了一些探索,比如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专项督查指出,XX县虽然针对XX流域保护成立了治理机构,但缺乏统筹协调和实时调度,未制定XX流域林田草湖系统性保护治理方案。说明我们在建章立制和制度运行方面距离预想有一定差距,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估、研判和处置长效机制。专业化的评估人才较为紧缺,一定程度上存在行业部门不专业的情况。

(四)环保倒逼产业转型成效有待提高。我们面对环境治理的压力,在环保倒逼产业转型上作了一些工作。比如,全力推动园区循环发展,坚决抓好3万KVA及以下矿热炉全密闭改造、园区煤气管网建设、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培育等工作,推动园内企业在提质增效、循环发展上求突破。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对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存在的“短板”研究的还不深入、不透彻,“转”的步子仍不够快,“治”的成效还不明显,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

(五)环境治理跟进督办力度不够大。面对环保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环保督察的沉重压力,在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跟进不够、督促不够等问题。比如,县级领导在调研全县工业产业项目过程中发现,一些“散乱污”企业整治不彻底,甚至还在进行生产。我在去年第24次、25次县委常委会上分别就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和取缔“散乱污”企业进行研究部署,我也多次强调管工作就要管生态保护,但目前来看,分管领导跟进督办力度不大,部门履行监管责任不靠前、不主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根治。

第五个方面,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进行的系统性谋划和部署,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发出号召:“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

(一)加强党对生态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将“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独立成章,由过去“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格局上升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把“党政同责”落实到位,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各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必须按“一岗双责”的要求将业务工作与生态保护工作抓在手上,将压力层层传导下去,督促指导分管行业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紧盯关键,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责任考核,采用“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查”的“五步法”,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理念和制度约束。

(二)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转办的X项群众举报问题,充分说明群众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和对我们履行职能的高度关注。我们暴露出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各位同志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要谋划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制度机制,在党的领导下,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三)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大要求,坚持厉行法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十九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我们全力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目的就是要突出依法行政、依法执法,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的法定化,把全部执法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同时也是适应“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源头治理、过程管控、末端问责,优化改进执法方式,防止“一刀切”,做到监管有标准、执法有依据、履职讲公平、渎职必追究。

(四)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聚焦不变、力度不减,统筹推进我县生态环境治理各项工作。一是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治理保卫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标准推进我县实施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集中优势兵力,抓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清洁取暖改造、散煤治理、扬尘污染治理、柴油车和工程机械污染治理、地表水达标治理、城乡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过硬。二是全力做好防尘扬沙工作。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早应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重点抓好散煤管控、错峰生产、扬尘治理、机动车治理等源头治理,确保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全力推进科学治污。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网格监管等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加大对环保专业队伍和技术力量培育,综合运用大数据管理、网格化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加大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测、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

(五)持续推进农村人居整治。我县有X个行政村,农村面积占全县总面积比重较大,全县总人口X万,乡村人口就达X万。因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我县生态环境治理一项突出任务。长期以来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要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上下功夫,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一是要统筹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置问题,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处置机制,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进垃圾源头减量。二是持续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同时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并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我县河湖长制。

 

 

推荐访问:发展 党课 高质量 专题党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XX县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专题党课: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走好xx县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上一篇:2022年专题党课:感悟共产党百年风华,永葆税务人初心本色(精选文档)

上一篇:2022年专题党课:坚定信仰融入热血,忠实实践走进心灵

相关范文
热门标签
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总结(个人) 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个人总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总结(单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剖析材料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剖析材料提纲 请示、报告写法 报告的写法 请示报告的写法及范文 请示写作“九大禁忌”,这样写才是正确姿势 请示写作的 请示写作的三点注意事项 线索 勤于“攒素材”善于“攒线索” 善于积累的素材 让领导满意让听众满意——起草领导讲话稿一些体会 让领导满意让听众满意——起草领导讲话稿的一些体会 如何写出领导满意的讲话稿 任免通知 任免通知格式范文模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报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色亮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亮点总结(县市级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免费下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报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回头看情况报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回头看”整改情况报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化情况报告(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回头看情况